1.論文都有哪些作者啊
論文有第一作者、第二作者、第三作者、通訊作者等。
1、第一作者指的是署名排在最前面的那個人,有的文章署名也有兩個或多個第一作者,稱為并列第一作者,這種情況下一般需要在人名上進行標注。
2、第二、三作者:對作品有一定直接或間接幫助的貢獻人,在總體貢獻上跟第一作者有較大差距,統稱為第二/三作者 。
3、通訊作者:一般指整個課題的負責人,承擔課題的經費,設計,文章的書寫等。
區別:
1、分量不同
當論文署名用于職稱評定時,第一作者的分量比第二、第三作者要重,而比單獨署名的要輕。論文第一作者、第二作者、第三作者按位置評分依次降低。
通訊作者多數情況和第一作者是同一個人,只有在通訊作者和第一作者不一致的時候,才有必要加通訊作者。
2、貢獻不同
第一作者一般是本文工作中貢獻最大的研究人員,不僅為文章貢獻了最多和最重要的圖表 (即體力上的貢獻),也是文章初稿的撰寫人(即對文章的智力貢獻)。而第二、第三作者是按照貢獻值大小遞減的排列順序署名在第一作者之后的。
第一作者與通訊作者不同,與創造性貢獻不同,通訊作者常由諸作者中在論文所屬領域最有權威者所充當。
3、責任不同
第一作者通常是具體工作的主要執行者,對主要實驗結果負責。
通訊作者是文章和研究材料的聯系人,最重要的是,他擔負著文章可靠性的責任。
參考資料來源:搜狗百科-第一作者
參考資料來源:搜狗百科-通訊作者
2.論文第一作者和第二作者的區別
論文第一作者和第二作者在含金量、作者貢獻、承擔的責任方面存在區別。
1、含金量不同
當論文署名用于職稱評定時,第一作者的分量比第二、第三作者要重,而比單獨署名的要輕。論文第一作者、第二作者、第三作者按位置評分依次降低。
2、貢獻不同
第一作者一般是本文工作中貢獻最大的研究人員,不僅為文章貢獻了最多和最重要的圖表 (即體力上的貢獻),也是文章初稿的撰寫人(即對文章的智力貢獻)。而第二、第三作者是按照貢獻值大小遞減的排列順序署名在第一作者之后的。
3、承擔的責任不同
第一作者通常是具體工作的主要執行者,對主要實驗結果負責,也是文章初稿的撰寫人(即對本文的智力貢獻)。第二作者承擔的責任也排在第一作者之后。
擴展資料
學術評價體系“三認三不認”
全國政協委員、國家納米科學中心主任趙宇亮認為,“目前我國對科研成果‘三認三不認’:只認第一作者、只認第一作者單位、只認通訊作者,不認非第一作者、不認非第一作者單位、不認非通訊作者。這是一個短視又狹隘的做法?!?/p>
客觀而言,對于科研人才評價來說,論文排名及數量、發表期刊檔次等,確實是個直觀又易判斷的標準。這種標準也曾發揮其積極作用,如讓人才評價標準變得客觀起來,不給暗箱操作以空間。
但后來隨著高校行政化的強化,該標準在執行中扭曲變形,嚴重傷害了科研工作者工作的積極性,扼殺了創新的活力和動力。而“三認三不認”,就是其中的典型現象。
“唯論文+唯第一作者”雖然看似標準清晰,公平可見,但對復雜的學術研究合作而言,這種簡單量化的評價并不能發揮科研合作的優勢
參考資料來源:中新網-科技論文“只認第一作者”,不利于團隊協作
參考資料來源:百度百科-第一作者
3.論文第一作者一般都是執筆人么
在創新性作品如科研論文、專利、調研報告等等的署名中,對于多個作者共同完成的情況,對作品貢獻最大的人的名字通常署名在最前面。特別對于科研論文的署名,各期刊都有更細致的規定;而當論文署名用于職稱評定時,第一作者的分量顯然比第二、第三作者要重,而比單獨署名的要輕。由于科學研究的復雜化多樣化,如生物信息學有幾百人署名一篇論文的情況。第一作者指的是署名排在最前面的那個人,有的文章署名也有兩個或多個第一作者,稱為并列第一作者,這種情況下一般需要在人名上進行標注。另外,第一作者與通訊作者不同,與創造性貢獻不同,通訊作者常由諸作者中在論文所屬領域最有權威者所充當
論文發、表咨、詢點我頭、像
4.畢業論文一般應該包含哪幾個部分
1、標題
標題是文章的眉目。各類文章的標題,樣式繁多,但無論是何種形式,總要以全部或不同的側面體現作者的寫作意圖、文章的主旨。畢業論文的標題一般分為總標題、副標題、分標題幾種。
2、目錄
一般說來,篇幅較長的畢業論文,都設有分標題。設置分標題的論文,因其內容的層次較多,整個理論體系較龐大、復雜,故通常設目錄。
3、內容提要
內容提要是全文內容的縮影。在這里,作者以極經濟的筆墨,勾畫出全文的整體面目;提出主要論點、揭示論文的研究成果、簡要敘述全文的框架結構。
4、關鍵詞
關鍵詞是標示文獻關鍵主題內容,但未經規范處理的主題詞。它是為了文獻標引工作,從論文中選取出來,用以表示全文主要內容信息款目的單詞或術語。一篇論文可選取3~8個詞作為關鍵詞。
5、正文
正文是論文的核心部分,也是論文的主體部分,其功能就是:展開論題,分析論證。正文的內容就是深入分析文章引言提出的問題,運用理論研究和實踐操作相結合進行分析論證,揭示出各專業領域客觀事物內部錯綜復雜的聯系及其規律性。
正文撰寫的內容反映出文章的邏輯思維性和語言表達能力,決定了論文的可理解性和論證的說服力。正文撰寫必須做到實事求是,客觀真切,準備充分,思維邏輯清晰,層次分明,通俗易懂。
6、結論
結論應是畢業論文的最終的、總體的結論,換句話說,結論應是整篇論文的結局、是整篇論文的歸宿,而不是某一局部問題或某一分支問題的結論,也不是正文中各段的小結的簡單重復。
結論是該論文結論應當體現作者更深層的認識,且是從全篇論文的全部材料出發,經過推理、判斷、歸納等邏輯分析過程而得到的新的學術總觀念、總見解。
7、致謝語
致謝語可以作為"腳注"放在文章首頁的最下面,也可以放在文章的最后。致謝的詞語要誠懇,簡潔恰當。
8、參考文獻
參考文獻(資料)附在論文的后面,較多的應加頁列出,至少要離開文末四行。書寫論文引用的文獻資料方式,分為直接引用和間接引用兩種。
直接引用原文,需要加上引號;間接引用,只是轉述大意,又稱意引,不加引號。對于引用的文章內容,要忠實原文,不可斷章取義,為我所用;不能前后矛盾,牽強附會;論文寫作中,作者應表明對引文的觀點,立場即稱贊或反對的態度。
擴展資料
列舉參考文獻的作用
(1)是尊重原作者,避免掠人之美的嫌疑,同時也表明作者治學態度嚴謹。
(2)文中引文若有差錯時便于及時查對。
(3)使指導教師能清楚地了解作者對問題的研究的深度和廣度。
(4)反映了作者為撰寫論文而進行閱讀的材料的范圍和水平。
(5)有利于研究相同或相近題目的讀者從參考文獻(資料)中了解情況或受到啟發。
(6)便于在畢業論文答辯時進行審閱和評定成績。
參考資料來源:百度百科-畢業論文
5.現在大學生畢業論文包括哪幾部分
畢業論文是學生時代最重要的一件事,事關能否畢業,而畢業論文的格式又決定了一篇論文的水準,所以我們在做畢業論文時,一定要按正確的畢業論文的格式排版。
第一、構成項目 畢業論文包括以下內容: 封面、內容提要與關鍵詞、目錄、正文、注釋、附錄、參考文獻。其中“附錄”視具體情況安排,其余為必備項目。
如果需要,可以在正文前加“引言”,在參考文獻后加“后記”。 第二、各項目含義 (1)封面 封面由文頭、論文標題、作者、學校名稱、專業、年級、指導教師、日期等項內容組成。
(2)內容提要與關鍵詞 內容提要是論文內容的概括性描述,應忠實于原文,字數控制在300字以內。關鍵詞是從論文標題、內容提要或正文中提取的、能表現論文主題的、具有實質意義的詞語,通常不超過7個。
(3)目錄 列出論文正文的一二級標題名稱及對應頁碼,附錄、參考文獻、后記等對應的頁碼。 (4)正文 正文是論文的主體部分,通常由緒論(引論)、本論、結論三個部分組成。
這三部分在行文上可以不明確標示。 (5).注釋 對所創造的名詞術語的解釋或對引文出處的說明,注釋采用腳注形式。
(6)附錄 附屬于正文,對正文起補充說明作用的信息材料,可以是文字、表格、圖形等形式。 (7)參考文獻 作者在寫作過程中使用過的文章、著作名錄。
4、畢業論文格式編排 第一、紙型、頁邊距及裝訂線 畢業論文一律用國家標準A4型紙(297mmX210mm)打印。頁邊距為:天頭(上)30mm,地腳(下)25mm,訂口(左)30mm,翻口(右)25mm。
裝訂線在左邊,距頁邊10mm。 第二、版式與用字 文字、圖形一律從左至右橫寫橫排,1.5倍行距。
文字一律通欄編輯,使用規范的簡化漢字。忌用繁體字、異體字等其他不規范字。
第三、論文各部分的編排式樣及字體字號 (1)文頭 封面頂部居中,小二號行楷,頂行,居中。固定內容為“成都中醫藥大學本科畢業論文”。
(2)論文標題 小一號黑體。文頭居中,按小一號字體上空一行。
(如果加論文副標題,則要求:小二號黑體,緊挨正標題下居中,文字前加破折號) 論文標題以下的行距為:固定值,40磅。 (3)作者、學院名稱、專業、年級、指導教師、日期 項目名稱用小三號黑體,后填寫的內容處加下劃線標明,8個漢字的長度,所填寫的內容統一用三號楷體,各占一行,居中對齊。
下空兩行。 (4)內容提要及關鍵詞 緊接封面后另起頁,版式和字號按正文要求。
其中,“內容提要”和 “:” 黑體,內容用宋體。上空一行,段首空兩格,回行頂格:“關鍵詞”與 “內容提要”間隔兩行,段首空兩格。
“關鍵詞”和 “:” 用黑體,內容用宋體。關鍵詞通常不超過七個,詞間空一格。
(5)目錄 另起頁,項目名稱用3號黑體,居中排列,上下各空一行;內容用小4號仿宋。 (6)正文文字:另起頁。
(7)論文標題:用二號黑體加粗,居中排列,上空一行;下標明年級、專業、作者,作者姓名另起一行,四號楷體,居中排列;下空兩行接正文。正文文字一般用小四號宋體,每段起首空兩格,回行頂格,單倍行距。
(8)正文文中標題 一級標題,標題序號為“一、”與正文字號相同,黑體,獨占行,末尾不加標點; 二級標題,標題序號為“(二)”,與正文字體字號相同,獨占行,末尾不加標點; 三級以下標題序號分別為“1.”和(1),與正文字體字號相同。為避免與注釋相互混淆,不可用“①”。
可根據標題的長短確定是否獨占行,若獨占行,則末尾不使用標點,否則,標題后必須加句號。每級標題的下一級標題應各自連續編號。
(9)注釋:正文中加注之處右上角加數碼,形式統一為“①”,同時在本頁留出適當行數,用橫線與正文分開,空兩格后定出相應的注號,再寫注文。注號以頁為單位排序,每個注文各占一段,用小5號宋體。
引用文章時,注文的順序為:作者、文章標題、刊物名、某年第幾期〈例如 : ①龔祥瑞:《論行政合理性原則》, 載《法學雜志》1987年第1期。);引用著作時,注文的順序為:作者、著作名稱、出版者、某年第幾版、頁數 ( 例如:② [ 英 ] 威廉·韋德著:《行政法》,楚劍譯,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1997年版,第5頁。)
(10)附錄 項目名稱為小四號黑體,在正文后空兩行空兩格排印,內容編排參考“示范文本”。
(11)參考文獻 項目名稱用小四號黑體,在正文或附錄后空兩行頂格排印,另起行空兩格用小四號宋體排印參考文獻內容,具體編排方式同注釋(參考的著作可不寫第幾頁) 。 (12)頁碼 首頁不編頁碼,從第二頁起,居中編排。
轉載請注明出處百家教育網 » 大學生論文中的作者有哪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