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有關學習的文言文都有哪些
古之學者必有師。師者,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。人非生而知之者,孰能無惑?惑而不從師,其為惑也,終不解矣。生乎吾前,其聞道也固先乎吾,吾從而師之;生乎吾后,其聞道也亦先乎吾,吾從而師之。吾師道也,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?是故無貴無賤,無長無少,道之所存,師之所存也。
嗟乎!師道之不傳也久矣!欲人之無惑也難矣!古之圣人,其出人也遠矣,猶且從師而問焉;今之眾人,其下圣人也亦遠矣,而恥學于師。是故圣益圣,愚益愚。圣人之所以為圣,愚人之所以為愚,其皆出于此乎?愛其子,擇師而教之;于其身也,則恥師焉,惑矣。彼童子之師,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,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。句讀之不知,惑之不解,或師焉,或不焉,小學而大遺,吾未見其明也。巫醫樂師百工之人,不恥相師。士大夫之族,曰師曰弟子云者,則群聚而笑之。問之,則曰:“彼與彼年相若也,道相似也。位卑則足羞,官盛則近諛?!眴韬?!師道之不復,可知矣。巫醫樂師百工之人,君子不齒,今其智乃反不能及,其可怪也歟!
圣人無常師??鬃訋熪白?、萇弘、師襄、老聃。郯子之徒,其賢不及孔子??鬃釉唬骸叭诵?,則必有我師?!笔枪实茏硬槐夭蝗鐜?,師不必賢于弟子,聞道有先后,術業有專攻,如是而已。
李氏子蟠,年十七,好古文,六藝經傳皆通習之,不拘于時,學于余。余嘉其能行古道,作《師說》以貽之。
2.描寫學校的文言文有哪些
負笈求學,于茲五載.學識雖長,涉獵雖廣,了然實寡.實不敢稱才德以備,肄業可待;況余實難去之.
母校雨雪瀌瀌,見晛曰消;然春時夏日秋里冬季,皆俱各自之風情:春綠漫卷;夏草豐茂;秋實甸甸;冬裝素裹.其景之美,不可言.昔日同窗,嬉笑怒罵皆成文章,各自文采風流,委為余所欽;昔日嚴師,滿腹經綸,兢兢業業,廢寢忘食.
往事如煙云,其曰:聚散無定.校園美景、美情,縈心三匝,不敢忘.
翻譯:
我原來呢,背著書箱求學,擱這兒學了五年啦.雖然我學識見長,文采頗具,懂的東西范圍變廣了,但是我真正精通的還少著吶.所以自己什么德才兼備,畢業啥的資格早就具備,就掰手指等著畢業這種大話我還是不敢說.何況呢,我也很舍不得離開這兒吶.
我這個母校啊,冬天不大舒服,下雨又下雪的,嗯,就是“雨雪盛大滿天飄,見到日出化水消”.但是我這兒啊,春夏秋冬都非常有吸引人的風情吶.春天,啊,看那鮮嫩的綠!夏天,啊,看那豐茂的草!秋天,啊,看那沉甸甸的果實!冬天,啊,看那漫天的銀裝!我這里的美麗,真是無法形容!我原來的朋友,就跟東坡先生似的,才高八斗,美文妙辭那是信手拈來呀!我非常欽佩;我原來的老師雖然蠻嚴厲,但是他們都是滿肚子的墨水,教書兢兢業業,廢寢忘食.
但是嘞,這些都是浮云了,所以這些往事就和煙云一樣聚散無定.??!美麗的校園!你的深情我不會忘得啦!這些都縈繞在我心頭,不敢忘記嘞!
文言文:
文言是以古漢語為基礎經過加工的書面語。
最早根據口語寫成的書面語中可能就已經有了加工。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書面語言組成的文章,主要包括以先秦時期的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書面語。
春秋戰國時期,用于記載文字的物品還未被發明,記載文字用的是竹簡、絲綢等物,而絲綢價格昂貴、竹簡笨重且記錄的字數有限,為能在"一卷"竹簡上記下更多事情,就將不重要的字刪掉。
后來當"紙"大規模使用時,統治階級的來往"公文"使用習慣已經定型,會用"文言文"已經演變成讀書識字的象征。
文言文是相對白話文而來的,其特征是以文字為基礎來寫作,注重典故、駢驪對仗、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標點,包含策、詩、詞、曲、八股、駢文古文等多種文體?,F代書籍中的文言文,為了便于閱讀理解,一般都會對其標注標點符號。
3.大學必讀古詩文有哪些
1.夜來風雨聲,花落知多少。
(孟浩然:《春曉》) 2.風勁角弓鳴,將軍獵渭城。(王維:《觀獵》) 3.林暗草驚風,將軍夜引弓。
(盧綸:《塞下曲》) 4.野火燒不盡,春風吹又生。(白居易:《賦得古原草送別》) 5.柴門聞犬吠,風雪夜歸人。
(劉長卿:《逢雪宿芙蓉山主人》) 6.隨風潛入夜,潤物細無聲。(杜甫:《春夜喜雨》) 7.城闕輔三秦,風煙望五津。
(王勃:《送杜少府之任蜀州》) 8.欲乘風歸去,又恐瓊樓玉宇。(蘇軾:《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》) 9.相見時難別亦難,東風無力百花殘。
(李商隱:《無題》) 10.天蒼蒼,野茫茫,風吹草低見牛羊。(《敕勒歌》) 我只知道十個。
4.關于學習的文言文有那些
(1)文言文很精彩。這當然是無疑的。構成中國傳統文化的主體,是文言文。由此可見中國的現代文明歷史還是很短的,解構或者解讀傳統文化還是現代化的必要,因為傳統智慧的繼承建立于對文言的正確解讀。
(2)文言文是知識。這是對的,因為文言文已經不再是語言,它純粹是文字。但文言文是知識,甲骨文也是知識,那為什么就不學甲骨文呢?對了,正是因為甲骨文是更原始的文字,所以文言文是進一步學習甲骨文等等傳統高級文字(學)的基礎。
(3)文言文也是技巧。漢語的表述、描繪、組合、轉變、喻式、鋪比、推演……在思想的表達上充分承載了漢文明的風格。掌握文言文物理結構,對現代漢語的理解比較精深,對新漢語的構造將有“法”可依。
(4)“文言文”是“白話文”的相對。這個詞的結構是這樣的:文言-文。第一個“文”是“文字”,“言”是語言?!拔难浴眲t指“文字化了的語言”。它說明兩層意思:其一,指明文言文本是一種語言;其二,這個語言后來被文字化了?!氨晃淖只恕钡恼Z言也有兩重含義:其一,可以有語言但沒有文字的文化,比如大多數少數民族只有語言沒有文字;其二,語言功能退出生活,以文字的形式成為歷史。
“文言文”的字面意思,應該是:被文字化了的語言的一種文體。后面那個“文”指文體。
(5)那么文言文除了在考古研究之外,還有什么“前途”嗎?或者說,還會有什么生活的應用價值?我想是有的。在傳統形式的生活淡化出現代社會時,只不過人們忽略了一些邊緣地區的社會生活,才造成現代應用對文言文的懷疑或者忽略。比如在宗教建設中,某些碑刻仍然會用文言文撰寫,仍然采用書法書寫,使用工具鐫刻。篆書的應用也大多如此。
(6)“文言文”這個名詞也可以涵載語言與文字之間在文化歷史上的相互關系。某種形式上,一旦某種語言——包括方言——被“文”化,“文字”化,也就是書面化,其語言魅力頓減,而文字功能倍增。因為語言通常是口頭相傳,與生活密切相關,語言尚未進入文化狀態,它是對生活經驗的一種保留,沒有文字的擴展性能。
(7)我們在閱讀文言文的過程中,不免會產生一種錯覺:古時人說話也是這么說的么?我想這可以用現在時態下書面語與口頭語在表述上的不同來“感受”,它們之間在結構上規則上并無大的區別。也可以推測,古人說話只不過比文言文更隨意,更白化通俗而已,“三言兩拍”也可以做參考了。至于現在我們閱讀文言文,當然不代表在重復古人的說話,而是在朗誦或者默讀一種文體。
(8)閱讀文言文,感受的是一種極為明晰的思路,就好像偶爾閱讀西方哲人著作,很有那種應有的肅穆。
5.高中和大學課本里有哪些古詩詞、古文
前面的是錯的,我就是高中語文老師,現在正在上語文必修3,我給你篇目。
以下是必修五冊的全部內容。要說明的是,下面是最新修訂版的內容,也就是是現在高一用的課本篇目,現在高二用的篇目每單元要多一課。
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目錄(新) 第一冊 第一單元 1.沁園春·長沙 毛澤東 2。詩兩首(現代詩) 雨巷 戴望舒 再別康橋 徐志摩 第二單元 5 蘭亭集序 王羲之 6 赤壁賦 蘇 軾 7 *山中與裴秀才迪書 王 維 8 *游褒禪山記 王安石 第二冊 第二單元 閱讀 詩經二首 衛風·氓 小雅·采薇 離騷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屈 原 孔雀東南飛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漢樂府 詩三首 涉江采芙蓉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《古詩十九首》 歸園田居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陶淵明 短歌行。
曹操 第三單元 燭之武退秦師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《左傳》 荊軻刺秦王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《戰國策》 鴻門宴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司馬遷 召公諫厲王弭謗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《國語》 第三冊 第二單元 蜀道難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李 白 琵琶行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白居易 杜甫詩三首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 秋興八首(其一 玉露凋傷楓樹林) 詠懷古跡(其三 群山萬壑赴荊門) 登高 李商隱詩二首 錦瑟(錦瑟無端五十弦)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 馬嵬(其二)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 第三單元 寡人之于國也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孟 子 勸學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荀 子 過秦論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賈 誼 師說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韓 愈 第四冊 第一單元 竇娥冤(節選)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關漢卿 長亭送別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王實甫 第二單元 李煜詞兩首 《虞美人》(春花秋月何時了)…………………… 《浪淘沙》(簾外雨潺潺)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 蘇軾詞兩首 《念奴嬌·赤壁懷古》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 《定風波》(莫聽穿林打葉聲)………………… 辛棄疾詞兩首 《水龍吟》(楚天千里清秋)…………………… 《永遇樂·京口北固亭懷古》…………………… 柳永詞兩首 《望海潮》(東南形勝)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 《雨霖鈴》(寒蟬凄切)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 李清照詞兩首 《醉花陰》(薄霧濃云愁永晝)…………………… 《聲聲慢》(尋尋覓覓)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 第四單元 廉頗藺相如列傳(節選)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司馬遷 蘇武傳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班 固 張衡傳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范 曄 李賀小傳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李商隱 第五冊 第二單元 歸去來兮辭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陶淵明 滕王閣序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王 勃 阿房宮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杜 牧 逍遙游(節選)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《莊子》 至于大學課本里出現的古文詩詞,那是不好統計的,我是大學出來的,就我知道的就有很多版本,例如有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張新穎主編的,有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徐中玉 齊森華主編的,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李瑞山主編的,有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陳洪主編的,有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王步 高丁帆主編的等等十幾種,每種篇目都不一樣。
而且對院系要求也不同,例如中文系或者漢語言系,那要學習的就無法統計了,《古代文學史》一門課就是無數的??! 我覺得答的比較完美了。追加一些分啊。
6.文言文大學
大學之道,在明明德,在親民,在止于至善。
知止而后有定,定而后能靜,靜而后能安,安而后能慮,慮而后能得。 物有本末,事有終始。
知所先后,則近道矣。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,先治其國。
欲治其國者,先齊其家,欲齊其家者, 先修其身。欲修其身者,先正其心。
欲正其心者,先誠其意。欲誠其意者,先致 其知。
致知在格物。 物格而后知至,知至而后意誠,意誠而后心正,心正而后身修,身修而后家 齊,家齊而后國治,國治而后天下平。
自天子以至于庶人,一是皆以修身為本。 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。
其所厚者薄,而其所薄者厚,未之有也。 此謂知本,此謂知之至也。
傳 所謂誠其意者,毋自欺也。如惡惡臭,如好好色,此之謂自謙。
故君子必慎 其獨也。小人閑居為不善,無所不至,見君子而后厭然,掩其不善,而著其善。
人之視己,如見其肺肝然,則何益矣。此謂誠于中,形于外,故君子必慎其獨也。
曾子曰:“十目所視,十手所指,其嚴乎!”富潤屋,德潤身,心廣體胖,故君 子必誠其意。 《詩》云:“瞻彼淇澳,菉竹猗猗。
有斐君子,如切如磋,如琢如磨。瑟兮 僴兮,赫兮喧兮。
有斐君子,終不可喧兮!”“如切如磋”者,道學也。 “如琢如磨”者,自修也。
“瑟兮僴兮”者,恂栗也?!昂召庑狻闭?,威 儀也。
“有斐君子,終不可喧兮”者,道盛德至善,民之不能忘也。 《詩》云:“於戲,前王不忘!”君子賢其賢而親其親,小人樂其樂而利其 利,此以沒世不忘也。
《康誥》曰:“克明德?!薄洞蠹住吩唬骸邦櫿溙熘髅??!?/p>
《帝典》曰: “克明峻德?!苯宰悦饕?。
湯之《盤銘》曰:“茍日新,日日新,又日新?!薄犊嫡a》曰:“作新民?!?/p>
《詩》曰:“周雖舊邦,其命維新?!笔枪示訜o所不用其極。
《詩》云:“邦畿千里,維民所止?!薄对姟吩疲骸熬囆U黃鳥,止于丘隅?!?/p>
子曰:“于止,知其所止,可以人而不如鳥乎?”《詩》云:“穆穆文王,于緝 熙敬止!”為人君,止于仁;為人臣,止于敬;為人子,止于孝;為人父,止于 慈;與國人交,止于信。 子曰:“聽訟,吾猶人也。
必也使無訟乎!”無情者不得盡其辭。大畏民志, 此謂知本”。
所謂誠其意者:毋自欺也,如惡惡臭,如好好色。此之謂自謙。
故君子必慎其獨也。 小人閑居為不善,無所不至,見君子,而后厭然。
X其不善,而著其善。人之視己,如見其肺肝然,則何益矣。
此謂誠於中,形於外。故君子必慎其獨也。
曾子曰,「十目所視,十手所指,其嚴乎?!?富潤屋,德潤身。
心廣,體胖。故君子必誠其意。
所謂修身在正其心者,身有所忿懥,則不得其正,有所恐懼,則不得其正, 有所好樂,則不得其正,有所憂患,則不得其正。心不在焉,視而不見,聽而不 聞,食而不知其味。
此謂修身在正其心。 所謂齊其家在修其身者,人之其所親愛而辟焉,之其所賤惡而辟焉,之其所 畏敬而辟焉,之其所哀矜而辟焉,之其所敖惰而辟焉。
故好而知其惡,惡而知其 美者,天下鮮矣。故諺有之曰:“人莫知其子之惡,莫知其苗之碩?!?/p>
此謂身不 修不可以齊其家。 所謂治國必先齊其家者,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,無之。
故君子不出家而成 教于國。孝者,所以事君也;弟者,所以事長也;慈者,所以使眾也。
《康誥》 曰:“如保赤子?!毙恼\求之,雖不中不遠矣。
未有學養子而后嫁者也。一家仁, 一國興仁;一家讓,一國興讓;一人貪戾,一國作亂:其機如此。
此謂一言僨事, 一人定國。堯、舜帥天下以仁,而民從之。
桀、紂帥天下以暴,而民從之。其所 令反其所好,而民不從。
是故君子有諸己而后求諸人,無諸己而后非諸人。所藏 乎身不怒,而能喻諸人者,未之有也。
故治國在齊其家?!对姟吩疲骸疤抑藏?, 其葉蓁蓁。
之子于歸,宜其家人?!币似浼胰?,而后可以教國人。
《詩》云: “宜兄宜弟?!币诵忠说?,而后可以教國人。
《詩》云:“其儀不忒,正是四國?!?其為父子兄弟足法,而后民法之也。
此謂治國在齊其家。 所謂平天下在治其國者,上老老而民興孝,上長長而民興弟,上恤孤而民不 倍,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。
所惡于上,毋以使下,所惡于下,毋以事上;所惡于前,毋以先后;所惡于 后,毋以從前;所惡于右,毋以交于左;所惡于左,毋以交于右;此之謂絜矩之 道。 《詩》云:“樂只君子,民之父母?!?/p>
民之所好好之,民之所惡惡之,此之 謂民之父母?!对姟吩疲骸肮澅四仙?,維石巖巖。
赫赫師尹,民具爾瞻?!庇袊?者不可以不慎,辟則為天下僇矣。
《詩》云:“殷之未喪師,克配上帝。儀鑒于 殷,峻命不易?!?/p>
道得眾則得國,失眾則失國。 是故君子先慎乎德。
有德此有人,有人此有土,有土此有財,有財此有用。 德者本也,財者末也。
外本內末,爭民施奪。是故財聚則民散,財散則民聚。
是 故言悖而出者,亦悖而入;貨悖而入者,亦悖而出。 《康誥》曰:“惟命不于常?!?/p>
道善則得之,不善則失之矣。 《楚書》曰:“楚國無以為寶,惟善以為寶?!?/p>
舅犯曰:“亡人無以為寶, 仁親以為寶?!?《秦誓》曰:“若有一個臣,斷斷兮無他技,其心休休焉,其如有容焉。
人 之有技,若己有之;人之彥圣,其心好之,不啻若自其口出。實能容。
7.大學必讀古詩文有哪些
1.夜來風雨聲,花落知多少。
(孟浩然:《春曉》) 2.風勁角弓鳴,將軍獵渭城。(王維:《觀獵》) 3.林暗草驚風,將軍夜引弓。
(盧綸:《塞下曲》) 4.野火燒不盡,春風吹又生。(白居易:《賦得古原草送別》) 5.柴門聞犬吠,風雪夜歸人。
(劉長卿:《逢雪宿芙蓉山主人》) 6.隨風潛入夜,潤物細無聲。(杜甫:《春夜喜雨》) 7.城闕輔三秦,風煙望五津。
(王勃:《送杜少府之任蜀州》) 8.欲乘風歸去,又恐瓊樓玉宇。(蘇軾:《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》) 9.相見時難別亦難,東風無力百花殘。
(李商隱:《無題》) 10.天蒼蒼,野茫茫,風吹草低見牛羊。(《敕勒歌》) 我只知道十個。